铜钟发音宏亮而悠扬,自传入中国开始,铜钟就逐渐成为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--佛钟。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《天工开物》里写道:“梵宫仙殿,必用以明×(手+耳 打动之意)谒者之诚,幽起之敬。”因此,名刹宝寺皆有钟。当暮霭渐合,寺院庙堂钟声回荡,木鱼橐橐,与僧尼颁经声溶为一钵,增添了莲花佛界***的神秘气氛。
王权的象征:
钟和鼎一样,也是统治王权的象征,“钟鸣鼎食”就是权势地位的标志。悬挂编钟,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规定:天悬(四面悬钟)、诸侯轩悬(三面悬钟)卿大夫判悬(两面悬钟)、士特悬(一面悬钟)。封建统治者铸造巨型铜钟象征王权,这种钟也叫“朝钟”,“视朝,官出署,必用以集众。”钟也是人们心目中崇高、公正、贤明的华夏文明的象征。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“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”的诗句,就是这种象征的反映。
铜钟在我国出现的较早,钟早在原始社会,作为礼器的钟就出现了。当时的钟是一种简单的打击乐器。随着青铜文化的开始,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钟。铜钟的形制有两种,一种是带高的筒形纽,钟的下口两边突出如月牙形;另一种上端的纽是扁的,有的纽作伏兽形,钟下口是平的。一般钟的花纹两边相同,每边大率有六排(每排三个)共十八个突出的乳。乳的形状有突出如柱的,有突出作螺旋形的。有“乳”的点缀,是钟区别于钲、饶、铎、铃等的特点
铜钟听起来并不陌生,看到也不陌生。铜钟是我国古代寺庙供奉的物品。铜钟的故乡是中国,流传于世,铜钟是中国铜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。
我记得小时候我们上学的时候就用铜钟,那时候经济还不发达,没有电子玲。铜钟那会是当做,上课、下课、放学等用的,所以说铜钟无处不在。古代寺庙当中常用的铜器也有铜钟,铜钟是一个历史物件,在古代大殿、寺庙等隆重的地方摆放。铜钟有大小之分,小型铜钟是作为一种乐器来使用,大型铜钟是用来传递信息。铜钟的形状有两种,一种是钟的下口两边突出月牙形;另一种上端的纽是扁的,纽作伏兽形,钟下口是平的。
我们比较常见的是大型铜钟,在深山的寺庙当中,至今还在使用铜钟作为寺庙的时间概念。当我们走在去寺庙的路上,我们就会听见,远处优美、伟大,发音宏亮及悠扬的铜钟声音,刹那间有说不出的美妙,而且韵味十足。铜钟形态的变化,变现着时代的进步,也反映了铜钟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。